想必很多人都是想知道茭白有哪些种植技术?如何挑选茭白种株?和什么气候适合种芝麻树苗的一些相关题,但是又不是很了解,那么小编为你详细的解说吧!
茭白是一种高大的竹笋。菰米的亩产远远高于普通蔬菜。生长良好时,亩产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菰米的种植技术有哪些?如何选择菰米种子?防治茭白病虫害时应注意什么?
1.什么是菰米
茭白又名高瓜、野笋、茭白手、野笋、高笋。它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双季野生稻产量高、品质好。古人称茭白为“茭白”。唐代以前,菰米作为粮食作物种植。其种子称为茭白或茭白,是稻、黍、黍、梁、麦、茭白“六谷”之一。
2、茭白的种植时间
南方双季茭白一般在11月底至4月或6月至8月前播种,但只有秋茭白才能收获,最晚应在4月底或8月播种完成。
单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秋季日照短,农历八月收获。
3、如何选择菰米种子
野生稻通过分株繁殖。种子植物的品质直接影响菰米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穗病入侵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品种退化,导致雄稻和灰稻的出现,因此每年应严格选种。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
当年株形整齐,水稻受精早,茭白多,肉质肥美,茭白株形优美;茭白枝条低矮,成熟方向一致;没有雄性的茭白、灰色的茭白、外壳没有绿色的茭白、畸形的茭白。
双季稻每年严格选苗3次;当年种植的茭白、夏稻收获时进行初选,挑选优良单株播种,并按选育标准进行标记;第二次筛选是在春稻秧苗收获时,对第一次筛选的种子植株进行重新筛选,剔除不符合标准的种子;第三次,结合冬稻田间管理,及时清除雄株、杂株、灰株、绿壳、畸形茭白等。焦盾。一般种植1亩田需要250个种子墩左右。
定植前留出10厘米,将精选的优质种子堆剪掉地上枯叶,挖出种子堆,劈开健壮的老茎苗,用带根的老茎作苗。种植密度为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约1400个墩。以老茎白色部分埋入土中为宜。
4.如何种植菰米
1、娇天的选择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种植时机与土层、水层深度、水温控制等有关。一般情况下,海拔较高的水田比海拔较低的水田早出水稻,背面的田地迎风山地比避风地早出水,土层浅的田比土层深的地早出水。因此,在南方种植茭白时,应尽量选择水资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良好、土层浅的水田。
稻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后立即犁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收完后立即翻耕,使田地充分干燥,筑起田埂,保证田间能浇1520厘米的水。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00吨或鸡粪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为底肥,耙平,浇水23厘米,直至田间透水。地势平坦、泥泞、肥沃。
2、浇水
茭白整个生育期都不能断水,必须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调整水位。
3、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茭白追肥宜早不宜晚,以促进茭白早出苗、早怀孕。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水稻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菰米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大。除施足底肥外,还要及时追肥。
4、田间除草
耕耘茭白田时,可用铁耙或人工翻动茭白行间的土壤,以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它还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翻耕23次,第一次在植株返青时翻耕,以后每15天翻耕一次。
5.去除雄茭白和灰茭白
雄茭白和灰茭白不能形成茭白,应随时剔除。拆除的空位可以用普通竹墩上的多分蘖苗来填充。
6.剥去枯叶
剥去枯叶、拔黄叶,除去老叶,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从春茭白收割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将老叶剥去拔出。要求是把它们拉干净,不拉紧,把黄叶踩到田里当肥料。
7、间苗补苗
南方种植的双季茭白茎杆每墩有15个以上分蘖时,应进行间苗,剔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个左右。间苗后,在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物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5、茭白病虫害防治
南方耐高温野生稻的主要病虫害有亚麻叶斑病、锈病、飞虱、蛀虫等。
茭白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细菌性鞘腐病、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绿飞虱、蓟马等四病三虫。野生稻无公害生产应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大暑”至“出发”期间,应及时剥除茭白植株基部的老、黄、病叶和无效分蘖,以改善株间透光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每50亩安装一盏诱虫灯,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绿飞虱的危害。另外,病虫害发生时要及时进行科学防治。
1.亚麻叶斑病
真菌病害半知菌门,可发生在茭白的整个生育期。
叶子上出现黄棕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芝麻大小的椭圆形棕色斑点。后期病斑边缘呈棕色,中部呈黄棕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可连成大片不规则斑点,湿度较高时,表面会出现深灰色至黑色霉斑。
受害叶片自叶尖向下枯死,后期常叶片半死至全死,导致产量降低。
防治方法
结合入冬前割茬,收集老叶、病叶集中焚烧,减少病菌来源。
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施蜡肥,春季施苗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特别注意补充磷肥、钾肥、锌肥,增强茭白植株的抗病能力。
药物防治发病5个月前及发病初期用50氯混悬液600倍液,或50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环唑500倍液喷雾,每710日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怀孕期间谨慎使用。
2.生锈
真菌病损害叶子和叶鞘。
发病期间,叶片正面和背面会出现黄褐色凸起的小孢子斑。小孢子点破裂后,会释放出铁锈色的粉状物质。病斑散在,排列不规则。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可能会死亡或植物可能会变得矮小。
防治方法
清除病株及田间杂草。
多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高温季节适当灌溉,降低水温和土壤温度,以控制病害。
药物防治5月及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硫磺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氯化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交替施用,连续防治23次。怀孕期间谨慎使用。
3.飞虱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茭白残渣,减少越冬卵基数。
及时剥去枯叶,拔出黄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创造不利于成虫生存的环境。
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4.蛀虫
防治方法
减少越冬害虫种群基数,冬前收割时清除病残茭白,立春铲除田边、沟渠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药剂防治蚂蚁蛀虫潜伏期,用5瑞金专用胶体悬浮液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5、茭白粉粉病
主要危害野生竹笋的地下茎。受感染的野生稻植株生长减少,叶片变宽,叶片深绿色,叶鞘变黑。挖掘检查茭白芽的地下茎后,我们发现地下茎变短了。我们检查茭白肉时,发现茭白肉呈短条状,散落着成堆的黑粉菌未成熟孢子或黑粉菌成熟孢子。
叶鞘感染初期,病斑呈深绿色小点,以后发展为椭圆形状突起。后期叶鞘内充满黑色粉状孢子团,导致叶鞘变黑。茭白受侵染后,黑穗病菌充满茭白组织,导致中部膨出、突出,茭白条变短,外表面有许多纵沟,粗糙。严重时,菰米就不能吃了。
防治方法
轮作对发生黑穗病的田地,每隔一年轮作旱土作物,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选择无菌品种,将种子保存在无病田,坚持使用健壮、无菌的优质野生稻苗进行育苗和种植。
幼苗处理春季应剪除老苗丘的地上部分,并降低苗丘,降低分蘖节位置。如果怀疑引进的苗木不可靠。需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苗木进行浸洗消,消灭病苗病菌。
疏除过密的分蘖。茭白茎发芽初期,疏除过密的分蘖,以集中养分,使出芽的分蘖整齐一致,有利于田间水层管理,减少发病概率。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100公斤正丰生态颗粒肥667平方米作基肥。据检测,施正丰生态肥料比氮、磷、钾三组分复合肥引起的病害少,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坚持科学浇水,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管理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即根据促进茭白分蘖、抑制分蘖后期、促进妊娠期的需要,在分蘖前期灌35厘米浅水,并结合大量追肥,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公斤,促进分蘖生长;高温高湿期控制追肥,防止徒长,后期浇深水,抑制无效分蘖;怀孕期间田地保持湿润。
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业操作,人工剔除病叶。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带出田间销毁,增强通透性。
防治初期尽早喷洒农药。农药可以是3多抗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或1:15:250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交替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如果在雨季使用喷药,要注意雨后及时重新喷药。
6、茭白软腐病
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收获后运输、销售和储存过程中的茭白芽中。受感染的野生竹笋最初表现为近圆形至不规则的、近半透明的水浸斑点。随后,病灶迅速扩大,受累组织变软腐烂,并伴有恶臭。最终,部分或大部分野生竹笋腐烂而不能食用。受影响区域的症状通常不明显,触摸时可能感觉发粘。
防治方法
野竹笋是野生稻植物收获后的可食用产品。为了便于短期储存或运输到周边地区,茭白制品往往保留茭白肉的叶鞘,使茭白肉可保存5至7天而不发生褐变。当这种茭白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并分发给菜摊经营者时,叶鞘被除去,露出茭白肉,这就是野竹笋。只能保存1至2天,现场供应市场。由于茭白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这一环节,因此防治该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剥去叶鞘露出茭白笋时,注意将疑似患病的茭白笋摘除,单独处理,避免接触感染。
注意不要将野笋与大白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堆放出售,以防止或减少软腐病的接触感染。如发现个别或少量甘蓝类蔬菜感染软腐病,应及时彻底处理,防止病害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根据无锡经验,在常温条件下,将茭白的基部浸入明矾粉中或用12份明矾水浸泡一段时间,可延长茭白制品的保存时间10天左右。
基于此,笔者建议,在茭白软腐病常发生的地区或菜摊,可以尝试在明矾溶液中添加40005000倍的1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可减少接触感染,抑制蔓延。软腐病。同样,甘蓝类蔬菜也常发生软腐病,可用与上述相同浓度的硫酸链霉素处理。
7、茭白瘟疫
茭白瘟又名茭白灰心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病分为急性、慢性和褐斑病三种类型。急性型斑点呈点状,深绿色,斑点背面灰绿色霉层有较明显的孢子囊和分生孢子。它们的出现是野稻瘟疫流行的前兆。慢性斑点近纺锤形,形似牛眼,边缘红棕色,中心灰白色。病灶两端常有长或短的坏死线。这种症状是由急性斑点转化而来,它的出现预示着田间病害将发生变化。尖锐转温柔,斑背病症状不明显。褐斑呈小褐色斑点,与茭白斑相似,但斑外无晕,多见于老叶上。它们发生在炎热和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并且并不常见。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
结合入冬前割土,收集病残物烧毁,减少来年菌源。
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理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并注意田间适时适度曝晒,以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有利于减少病害。
及早喷药防治病害。植株分蘖期,按照病害早防早治的要求,加强检查。应根据苗情、天气、病害是否发展、病斑类型等决定选择性治疗或综合治疗。除参照防治亚麻斑病的药物外,还可喷洒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稻瘟富士1号乳油1000倍液,或50%真菌悬浮液药剂广东江门农药厂600800倍液,或1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23次,每1015天一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本篇文章解完毕了关于茭白有哪些种植技术?如何挑选茭白种株?的这类话题,以及一些什么气候适合种芝麻树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