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关于中国最美医生康敏为社会开出公卫“大处方”是责任更是荣誉的话题,和一些疫情期间最美社区工作者相关题,希望帮帮助到各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康敏自2005年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一线。18年来,作为公共卫生官员,他亲自应对人禽流感、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寨卡病病、新型冠状病感染等重大传染病疫情。18年来,他见证了广东乃至全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如其他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弘扬建设健康中国使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一样,公共卫生医生也是中国医生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更加前置,更符合“预防为主”的健康中国战略。
2020年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康敏就像疫情监测站的哨兵一样,时刻关注着各种事态的发展。他像侦察兵一样,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疫情的核心地区,寻找传播链,追查疫情源头,然后形成报告,为宏观决策提供疫情防控建议。“都说公共卫生医生没有权开处方,其实我们开的是社会处方,就是动员全社会参与应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处方””。
8月17日,第6个中国医生节前夕,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布了2023年“最美医生”名单。康敏是广东省公共卫生医生的代表。“我非常荣幸获得这项荣誉,经过三年的抗击疫情,公众对公共卫生更加关注,这也提醒我们一刻不能放松,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当好哨兵”和公共卫生的卫士。”
永无休止的“疫战”
上周,我们还在现场处理登革热。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还在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康敏错过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人类健康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远未因疫情而结束。
2005年,大学毕业后,康敏来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那一年,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再次开始席卷全。从H5N1、H7N9到H3N8,病蛋白的每一次重排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让康敏紧张不已。我们密切关注国内禽流感相关最新动态,每当出现本地感染病例,我们就奔赴一线开展溯源和应急处置。
在流量控制中心努力工作
不知不觉中,康敏正在应对粤南越来越多的新发急性传染病,包括人禽流感、呼吸道综合症、登革热、寨卡病病、新型冠状病感染……
即使在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感染纳入“乙类、乙类”并实施新的防控策略后,以康敏为代表的广东公共卫生医生仍然没有停止与传染病的斗争。
就在上周,康敏到现场调查全省登革热疫情。康敏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一起翻瓶瓶罐,寻找阳性积水,向社区发放灭蚊片,做最基本的防疫和教育工作。“省、市、区公共卫生人员实际上是一体化的,当出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时,我们也会到第一线现场处理。”
登革热疫情发生后,康敏深入一线进行媒体现场调查
在康敏看来,当COVID-19等重大新发传染病发生时,公共卫生人员需要冲锋在前;在没有重大疫情的时候,公共卫生人员需要加强传染病监测,需要了解医院、学校、社区。哨点机构反馈的传染病相关信息,观察这些数据的波动,评估这种波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对病原体的突变保持高度警惕。
机场疫情现场排查
社区疫情现场排查
从MERS到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
康民团队打造了多个模型
普罗大众对冠状病的认识始于2003年的非典,直观的体验则来自于持续到2023年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2015年,广东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非常接近,这是由新冠病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当时席卷全的新冠病。
当年5月的一个晚上,广东省接到报告,韩国第三例MERS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从香港特区中转进入广东省。当时,MERS疫情正在韩国蔓延。接到报告后,康敏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两个小时内迅速找到了密切接触者。经过沟通和防护准备,很快被转移到定点医院。随后,该密切接触者被确诊。
MERS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很高。康敏穿戴防护装备,多次进入隔离病房,面对面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每次他从病房出来,衣服上都会挤出水来。克服语言障碍等障碍,用真情稳定患者情绪。怀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的决心,我们进行了病例访谈、观看视频、一一追踪行程、到访站点。我们一路追踪线索,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韩国确诊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康民和团队还同步制定了中、日、英、韩等多种语言的健康告知书,并制定了接触者分类管理预案。这次疫情反应迅速,病例得到有效救治,死亡人数为零,医院感染人数为零,无社区传播。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应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的典型案例。
2020年1月,广东省报告了首例COVID-19疑似病例。康敏带领团队连夜赶到现场。当时,在新冠病来源和传播途径不明、家属出现症状的情况下,他和基层战友就像“病侦探”一样,梳理病例的旅行史、接触史,并开展病例的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连夜开展调查,完成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疫情首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对实施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提出可行建议,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程度。
在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三年里,康敏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全省21个地市马不停蹄地工作,争分夺秒地与疫情较量,争分夺秒排查关键案件的运动轨迹,精准还原传动链条。大力推进科学防控。广东首例聚集性疫情和首例死亡病例、全国首例新型冠状病Delta变异株本地疫情、全国首例Omicron变异株本地疫情……他还带领团队开展了——深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它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一发现已写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外同行的认可。
支持香港抗击疫情。
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发生第五波新型冠状病感染的本地疫情后,康敏被中央任命为香港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内地支援香港抗疫队伍,并率队赴港支援。50天内,他和专家组走访了19个疫情防控点,参加了60场专题会议,为疫情趋势的科学研判和防控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与科学研究加快流行病学调查
致公共卫生工作者的一封信珍惜手中的“处方权”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8年,康敏是广东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无论是大到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还是小到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或者需要大量投入的硬件设备设施,18年来的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
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样一个既重视应用又重视科研的省级机构,康敏在做好健康预警哨兵的同时,不仅会全身心投入科研,还会多思考关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题。多么有效的解决方案啊。
COVID-19疫情的爆发对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还必须兼顾准确性和及时性。过去,传统的大团队流通在疫情多次爆发的背景下略显滞后。针对这一题,康民参与现场流控信息系统的研发,向信息化求效。系统开发成功后,在强大的信息的支持下,在技术先进的终端设备的辅助下,从事流行病学调查的团队成员更多时候可以实现个体化操作。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流行病学调查繁琐工作的效率,并在多次大规模疫情暴发中得到了实践检验。该信息也得到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好评和推广。
康敏在一家疗养院进行了现场调研。
作为公共卫生医生中的一员,康敏特别希望公共卫生团队能够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加入其中。“很多医学生对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都会有这样的误解他们都是临床医学生,接受过五年的培训。为什么公共卫生医生没有权利开药?其实我们公共卫生人员也有开药权,是全社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大药方’。”
比如早些年,广东省狂犬病死亡率就比较高。然而,经过几代公共卫生专家普及伤口处理方案和疫苗接种知识,并将犬伤门诊延伸至最基层的社区和乡镇单位,广东省的狂犬病已被控制在极低水平。“应对疫情的预案和策略,是我们手中的处方权,我们一定要珍惜、用好。”
采访及撰稿南都编辑王道斌、实习生杨家彦
通讯员岳伟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讲解关于中国最美医生康敏为社会开出公卫“大处方”是责任更是荣誉和疫情期间最美社区工作者的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