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关四川省攀枝花市概况和四川攀枝花气温有多少度的题,你对这样的题了解多少呢?就让小编带各位来了解一下吧!
攀枝花市,四川省直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交界处,北距成都749公里,南距昆明351公里,西接丽江,东至昭通。是四川省距华南及东南亚边境口岸、沿海口岸最近的点。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成都。攀枝花市辖三区、二县。它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镇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独特的自然资源宝库。矿产、水力、农业资源丰富。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中山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牧场;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木可采伐量达1700万立方米。也是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之家”等称号拥有“中国巨雀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我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万元,达到70646元,位居全省第一。
折叠
城市起源
攀枝花位于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同治八年左右。因村口有一棵古朴高大的攀枝花树,故名“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首次出现在地图上是在1940年4月出版的《宁夏县情概况汇编》中。1939年6月,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成都设立川康铜业管理处,在盐边县攀枝花村附近进行勘察,并提交了1939年攀枝花、道马坎铁矿的“西康”地质报告。延边县”这是首次获得有关攀枝花和道马坎铁矿发现的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地质调查于1953年启动,攀枝花矿区成为调查勘探的重点。勘察发现康熙—云南轴线中段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格局,证实攀枝花及周边地区是一座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巨型铁矿。
1956年2月27日下午,地质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何长工代表地质部向毛主席汇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到“四川边缘的攀枝花””和“攀枝花铁矿”。同年3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毛主席报告,在江畔的攀枝花发现了大型铁矿。“攀枝花”由此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战略视野。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发表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关于《钢铁工业发展速度能否再快一些》的报告,并批准开发攀枝花的思路。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攀枝花经济特区。4月22日,为保密,国务院发布《关于攀枝花经济特区更名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经济特区更名为“渡口市”。3月4日,主席评价冶金部部长陆东、攀枝花特区总司令徐驰提交的《关于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告”。事物。”于是,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攀枝花市建市纪念日。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折叠
隋朝以前
江蜿蜒河段,攀枝花绽放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了附近地区发现的“元谋人”和“蝴蝶人”遗骸外,攀枝花市还发现了距今约18万至12万年前的古代文物。龙洞寺古人类遗址。
攀西大裂谷周边地区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也是原始人南北迁徙、东西方交流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有文字记载《山海经海内经》讲述了黄帝长子昌邑到弱水居住,生下颛顼皇帝的故事;《尚书周书牧氏》讲述了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的故事。关于参加武王伐纣的姚、卫、濮三国人民的传说。
据《禹贡》划分,该城古属凉州。周朝时,境内与凉州并入雍州。
周申梁王五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记》云“蚕丛国被灭,子孙栖于尧尧”。周南王三十年,秦惠文王遣蜀都督张若取左及其江南之地。最早的郡县设于此,“直至汉兴”。
汉元光六年,武帝刘彻遣司马相如安抚彝族,“西至莫、若水,过桥至孙水,通邛、左”。西夷投降后,汉朝再次“置都尉于此,并十余郡,属蜀”。秦朝和汉元光时期曾两次在此设置行政区辖城。
汉元鼎六年,从云南攀西至楚雄,置越旗县及其属县15个。
三国蜀汉时期,大佐并入丁子,月四郡的古夫县、蜻蜓县割给益州新设的云南郡。除江北中心区划归定泽县外,全市其余地区仍保留建制。原一县七县疆域改为二县七县疆域。
到了西晋,三江并入会武,古府并入岁酒。由于益州太大,原辖南中四县划归宁州,云南县划归宁州。此后,废恢复宁州,辖月泗县。江北东部改为惠武县,江北西部改为睢旧县。市辖由宜州二县六县改为宁州二县五县。
雅砻江与江交汇处
公元420年,刘裕继承金朝,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疆域包括义州、宁州。益州越期县治被惠武迁回琼都。撤销平乐县及其所属县,将古府县分为东古府、西古府两个县。现市域除河西地区划归琼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划归东固府县管辖外,未发生变化。恢复丁孜、青营、东姑五县管辖。
刘宋末年,益州越西县“夷吏乘危,投降反叛”,郡县皆废;在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姓氏也“倚僻受命”、“自王满芳”。南齐时期,仅设月松辽县,无下属县。南凉建立不久,天监十三年,北魏曾出兵侵扰夷、宁两州,但立即北撤。梁派萧忌为益州刺史。“留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西”,置西州。又在河西置西潞县,在城边置德昌县。梁建文帝恢复后,为爨氏所占。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趁南梁内战之际,萧姬东征称帝。成圣元年,出兵侵犯益、宁、泗州部分地区。嘴上说着,却没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金石街周边地区。北周建立后,经过保定四年和天和三年两次征伐,攻克了越西地区。丁泽境内设立丁泽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区均归其管辖。河西地区曾属兖州平乐县、宣化县克泉县管辖。此外,河东以东的土地、江北以东的土地、江北以西的土地、江南以南的土地,仍然被爨氏占据。
折叠
隋至元
隋初仍置兖州,改称西宁州、西州,改称越西县。废北周所置兖州五县,增设五县,为越西郡所辖县。全市大坪和江北中部地区仍由丁座镇管辖,河西地区属克泉县,河东地区和江北东部地区划归新设立的汇川县管辖。江北、江南西部地区仍由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开拓西南,改岳思县为喜州,置都督府,后又改郡为县,但仍为都督府。岳西县共辖9县。与河西接壤的城市为西潞县,河东属汇川县管辖,江北东部属和吉县管辖,江北中西部大坪、江北中西部曾为老州、松外、寻胜县境内,改为昌明县。唐朝以越西为根据地,采取政治绥靖和军事征伐相结合的方式恢复宁州,改称朗州、荣州。又于农东川置耀州,并置都督府。该市位于长江以南。初属犀浦府蜻蜓县管辖,后划归西丽府石埠县管辖,并划归耀州。
2016年3月拍摄的兵草港城市全景夜景
唐天宝九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耀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又侵占西州,即今米易。延边县有松外市,隶属剑川节度项城县管辖。江北西部属剑川节度山居县境内。江南地区属农东节度管区。后来沿袭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河、大天行、大义宁等地方割据政权也基本沿用了这种结构。
五朝后金天福二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城内河西一带为八翠部落、罗兰部落领地,隶属建昌府管辖。河东、江北以东地区为江部活动区,属汇川府。大坪与江北中西部地区如库布,同为山居县。
宋代,宪宗四年,蒙古汗国灭掉大理段氏,占领今攀西地区。
元朝建立后,在此设立洛洛素宣威司、杜元帅府,领云南行中书行省所辖路、州、县。该市与河西接壤,属定昌路、普吉州、威龙州。河东汇川路属武安府管辖。江北东部属礼西府。江北中部、大坪地属白兴地区润岩县管辖。江北西部,隶军民宣威司、北胜府管辖,在丽江路。江南属瑶州大理路大姚县管辖,辖宣抚司、大理金扎杜元帅府等部门。
折叠
明朝至中华民国
明洪武十五年,撤销罗洛司宣威司,其疆域由云南划归四川成宣使司管辖。这里另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领五卫、八署、四主官。该市与河西接壤,隶属建昌卫军民指挥部普济州、威龙州管辖。河东是镇守米易千户的汇川卫的领地。江北东部属礼西府。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区,归燕京卫大冲河卫中佐站和玛拉酋长睢管辖。江北西部,是直隶州境内,云南承宣使司北升。江南隶属云南省姚安地区耀州大姚县管辖。该市分为两个主要行政区四川和云南。
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真正控制了这一地区。雍正六年在此置宁远府,隶属四川省,并置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会理府为府下属行政区。乾隆二十六年,镇守米易前湖的地方改称按察司,并入会理府。嘉庆二十二年,阿索拉巡检司从盐源县分出。宣统元年升为延边殿,直辖宁远府。因此,该市河西地区为普吉、威龙两地辖区,属西昌县。河东地区属会理州米易巡检司辖地。江北东部地区属会理州管辖。原来的大坪和江北中心区域,都是延边殿的境界。至于云南省,光绪三十四年,将邕北直隶所辖的九崖坪、华容庄改称容平县,后又改为华坪县。市江北西部属华坪县管辖,市南部属大姚县北部。
进入民国后,该市仍属四川省、云南省。元年,改米易为会理分州。第二年,延边厅升县,大姚北境设巨阙行署,改澧州县。九年,改米易为会理分县。十八年,巨雀行政区置永仁县。二十四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江以北、八关河以东的全市疆域与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并入新设的西康省,成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的版图。三十年置德昌为行署,三十四年升县。全市河西地区由西昌县划归德昌县,河东、江北东部为会理县,大坪、江北中部仍属延边县管辖。上述地区均属西康省管辖。江北西部地区划归华坪县管辖,江南以南地区由大姚县划归永仁县划归云南省管辖。
折叠
解放后
解放后,1951年会理、德昌部分地区设米易县,次年改称米易县,划归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撤销西康省,会理、米易、延边县与西昌专区并入四川省。该市西部与江北接壤,原属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长江以南地区属楚雄州永仁县。1958年,永胜、华坪两县合并成立永化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城区及周边地区也随之变动。1961年,恢复华坪县、永仁县建制。城内江北以西地区复辖华坪,江南以南地区仍属永仁。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工业区人民政府受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
1965年3月,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建设。它最初被指定为特区,后来被指定为省辖市。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经济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经济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请示,同意攀枝花经济特区。对外更名为渡口市,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横跨江两岸。
1965年建市时,划入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17个公社,大田区10个公社,华坪县大兴区10个公社,四川省延边县4个公社,后又增设包括会理县红阁区新民公社、安宁公社。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上述43个公社设立为大河、大田、晋江、玉泉四个行政区。
1973年2月,将大田、大河、玉泉、晋江四个行政区并入郊区,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市区。兵草港所辖东区是全市政、
本文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概况和四川攀枝花气温有多少度的相关信息已经详细解完毕,希望各位喜欢。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