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会不会得新冠肺炎呢,60多岁患者转危为安

你知道60多岁患者转危为安和脑梗会不会得新冠肺炎呢是怎么回事吗?听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解吧!

山东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青岛第二队护理督导员魏兰玲为患者检查。姜莉、赵峰报道

本报编辑赵峰

“医生们心地善良,正是你们精准周到的治疗和照顾,让我母亲的病情迅速好转……作为一家人,我们的喜悦和感动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3月27日,52床位患者的女儿胡女士给我省第七批援建青岛医疗队第二队写下了感谢信。

“经过近20天的治疗和护理,她的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CT复查肺部明显吸收,各项指标已经非常稳定,治愈只是时间题。”医疗队员、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郝月琴说。52号床位的患者60多岁,是从另一家医院的ICU转来的患有脑梗塞的重症COVID-19患者。患者肺部病变严重,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近期有中风病史,导致四肢偏瘫。还有营养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精神心理状况不佳等。

为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医疗团队一直与病魔赛跑,坚持“砥砺前行、精准治疗、精心护理、守护身心”。

3月9日晚,患者入院后,值班医生立即将病情信息发送至内部学术组。医疗队领队、青岛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立即组织专家在微信群里进行会诊。

该队医疗团队由来自5家医院呼吸、感染、重症、心脏等科室的专家组成。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专家们积极发表意见。同时,值班医生及时提供了群内讨论所需的临床信息,在线诊一直持续到凌晨。

最终确定了一些适合患者病情的方案高流量氧疗、抗生素等用药方案以及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李永春立即安排值班医生进行手术,还安排张明永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待命,准备随时赶赴医院参与抢救。

3月10日上午8时30分,李永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9层主持早班交接。同济医院全日班、夜班医生、医疗队、护士长、感控护士参加。夜班医生护士汇报情况后,大家详细回顾了患者的病史以及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过程。经过再次讨论,最终确定了控制感染、维持氧合、加强营养、加强护理的诊疗思路。此后,根据病情进展多次调整治疗方案。

考虑到患者手术量较大,医疗队护理主管魏兰玲将她安排到护士站附近的单间,并将调整参数的呼吸机放在床边。同时留置胃管防止误吸,并尽早开始营养支持。为了实现疾病变化的早期识别,所有相关要点都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掌握。护理团队有专人护理危重症患者,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有连贯、持续的了解。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推动这一障碍。

护理队员孙志平说,一开始,患者肺部通气很差,稍有活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她有点胖,有很多插管。为了减轻她的体力消耗,每次她慢慢翻身时,都需要四名队员搀扶着她。为了帮助她偏瘫康复,队员们找到我院神经康复科专家设计康复训练动作,并自学后教给她。穿着防护服本来就很热,但经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队员们已经大汗淋漓。

这些牺牲,患者都铭记在心。慢慢地,她的病情越来越稳定,也从一开始对别人漠不关心,变成了主动和队员们打招呼。

“我们用心一点一滴地照顾她,还帮她用病房里的手机,经常和家人视频通话,让她更有信心战胜病。”孙志平说。

该患者的救治过程是病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缩影。截至27日上午9时,青岛二队累计收治患者104人,其中85人已治愈出院,12人仍在医院治疗。另外两名重症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也已好转。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的60多岁患者转危为安,以及脑梗会不会得新冠肺炎呢相应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