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情防控期间,隔离人员咋管理?的相关题,以及疫情防控下陪护管理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来让小编给大家解说。
如果开栏目
5月4日零时起,除封闭管控区域外,未来一周郑州市主城区其他区域均按管控区域标准进行管理,力争实现“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清算”。
目前,河南多地疫情防控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为帮助读者了解和解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科普知识,即日起,大河健康报将推出“战疫科普站”栏目,帮助您了解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科普知识。为您带来最权威的疫情防控科学知识。
01
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如何管理
大河健康报主编孙倩文
疫情之下,很多人关心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理?居家隔离期间应遵循哪些健康管理措施?
集中隔离人员取餐时必须佩戴口罩
对集中隔离人员应当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告知其法律依据、期限、注意事项以及隔离点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
医学观察期为最后一次无保护接触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阳性物品、环境后14天。
对已实施居家隔离但需隔离时间不满14天的人员,居家隔离期间已严格执行医学观察措施并经管理人员批准的,可继续计算隔离时间。
隔离人员住在单人间。观察期间,不准外出、不接触、不探望、不交谈;错时取餐,取餐时佩戴N95/K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及时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防止心理应激引发极端事件。
集中检疫人员在隔离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进行核酸检测。第14天应采集2份标本,并由不同机构使用不同试剂进行检测。
检疫期满、无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解除隔离。隔离点必须向所在社区传递信息,并提供集中医学观察发布证明和最新核酸检测结果。要告知隔离人员回国后配合社区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机构报告。
居家隔离要求一人一间单间
居家隔离责任落实到一人,每名居家隔离人员必须有一名社区、村工作人员负责。
在家单人房间隔离,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如果使用空调系统进行通风,则应选择分体式空调。
用餐尽量在隔离房间,与家人接触必须保持1米以上距离。
由于确实需要外出就医,社区会安排专人、专车做好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02
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如何隔离?
每次疫情爆发,居住在封闭区、管控区、隔离点的老人、学生、孕妇、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总是备受关注。
近日发布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对特殊人群如何隔离提出了详细要求。
学生
学生的隔离房间和走廊应避免尖锐、坚硬的物体,防止意外伤害;窗户要限窗,并指导家长在自然通风时严格履行监护职责,防止攀爬造成坠落事故。
确保房间内的用电安全。隔离房间、卫生间的消用品要妥善放置,并尽量放置在小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避免误用和误食。
隔离期间,家长和学生应分时进餐,一方进餐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
为中小学准备足够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在房间内设立“图书角”,供小学生学习阅读。尽可能安排教师每天进行网上学习指导,组织小学生开展网上趣味活动或其他主题活动。
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
居家隔离原则上由社区村负责。
单身人士住单间,有专人陪同。社区、村医生要对服务人员进行防护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保障各类药品供应。
儿童
14岁及以下儿童可以申请与监护人同住。原则上只能有一个人陪同,且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陪同。
有条件的,应当至少指派1名儿科医务人员到隔离点。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则应将儿科医疗护理纳入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中。
共同居住的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错峰就餐、持续消,尽量减少直接接触频率。
孕妇
根据孕妇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需要集中隔离或护送。
入住集中隔离点的孕妇,可安排产科医生提供对接服务,提供孕期健康管理和心理安慰。如发现身体状况异常,可及时转诊。
隔离点必须为孕妇安排医疗、营养、活动和心理防护等。
精神疾病患者
隔离前被诊断为精神病的患者,可以在家隔离,单间隔离,原则上只有一名陪同人员。与其居住的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减少直接接触。
隔离点发现的精神病人,均经过二线、三线专家会诊,评估为精神病患者,可以住院治疗或暂时药物治疗。
隔离人员拒绝住院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告值班领导后,给予药物治疗。
服药后症状好转,继续到隔离场所隔离治疗。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经医生判断需要住院治疗的,公安部门将协助强制转诊至精神卫生机构。
03
隔离期间如何调整心理?
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加入群咨询,获取医疗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医疗咨询等健康服务。
扫码进群
获取最新资讯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号jrtt
今天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隔离人员咋管理?和疫情防控下陪护管理相关的详细内容就讲到这儿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No Comment